重庆星网施克赛斯自动化有限公司
 
 

交通治理需要更多人文关怀

2021-01-20来源:本站 2595

如今,随着市民对低碳生生活方式的关注,兼顾经济性与便捷性的电动自行车重新得到重视,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重要代步工具。工信部披露,2020年11月20日,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数据,近年来,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,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。如此巨大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,带来了交通事故的不断增长,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。
 
 
 
电动车开起来非常灵活,可以穿梭于各种路段,非常方便的同时它的危险性也是非常高的,部分电动车用户在使用车辆时,借助“非机动车”的身份乱骑乱停造成了交通事故和交通混乱,闯红灯、违规载人、抢道、超速行驶、越线停车、随意停放、逆行等现象时有发生,新国标出台之前,电动车自行车的管理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撑,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,甚至被人称为“马路杀手”。
 
数据显示,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,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达8639人,受伤人数达44677人,伤亡人数占到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%。 电动自行车的准驾门槛过低,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就上路,安全意识和交通素养不足,酒后驾驶、逆向行驶、违反交通信号灯、交通标志、交通标线的指示的行为比较普遍。不佩戴头盔驾驶的行为也是造成高比例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。
 
出行者更关注个人需求,但多数需求的背后也隐藏着亟待规范的监管需求,安全成为第一需求。
 
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推行,全国各地都开始重点整治电动车了,特别是规范电动车牌照,很多路口都有交警部门进行查车,如果没有车牌,就要进行补办。有了车牌与驾驶证的话,各位车主就会受到法律的约束,那么骑行的违章违法行为也会降低,也可有效抑制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行为,毕竟牌、车、人一体化后,寻找责任人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了。
 
此外,在今年4月份开始,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"一盔一带"安全守护行动,南京、深圳、上海、杭州、海口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到了80%以上,宁波更达到92%。
 
在事故中,戴安全头盔的两轮机动车驾驶员受伤能减少63%的头部受伤和88%的颅脑损伤,不戴安全头盔的两轮机动车驾驶员受伤人数是戴头盔者的3倍之多。有专家预估,如果每一个骑行人员都能够正确佩戴头盔,一年可以挽救2500到3500人的生命,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以减少5%左右。
 
不过,目前公安部只是建议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佩戴头盔,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规范以推进全面性工作,也并非统一强制。截至2020年11月26日,全国18个省共有40部地方立法对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问题作出了规定,有效填补了立法强制的缺陷。具体到各个地区,则有不同的规定,比如深圳对骑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头盔者,将暂扣电动自行车,并予相应处罚,更多的地方则是以劝导为主。
 
交通治理需要科技创新“硬功夫”,也需要安全意识“软环境”,这有赖更智慧的宣传教育、信息传递,堵住交通参与者的不良习惯。
 
在道路规划、交通管理过程中,未来还应注入更多人文关怀。无论还是被新技术“困在系统”里的骑手、商家还 是身处新技术窘境中的老年人群体,在这背后,均折射出科技在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。首先是改善技术,在技术的设计、应用、发展中应该更多考虑到人文关怀。
 
交通行业也需要增强更多人文关怀的意识,企业则需要重新审视科技与人的关系,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回归到“人”。因此,技术更新迭代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更多问题才能尽可能避免。

免责声明:部分资讯文章和图片作品,系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资讯文章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我们,邮箱:xwskss@qq.com